用戀愛的心態去文學評論
文/姜虎成
文章的好壞,除了原汁原味地擺在那兒,還需要有人鑒別你,賞析你,剖析你,解讀你,并發掘你。這就象女人一樣,你的美貌,哪怕驚天動地,哪怕驚心動魄,哪怕驚濤駭浪,沒有沒有人去撫愛你,沒有人去感動你,沒有人去駕馭你,沒有人去解扣你,你終究會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年老色衰,秋葉凋零。
如果說評論家與一篇文章是一種戀愛關系的話,那么,最早介入的應該是評論家。評論家是一篇文章的初戀,。一篇文章是評論家的戀愛對象。文章的風格和性情是否對路于評論家,這是兩者之間戀愛的基礎。一篇文章是兩者之間戀愛的主體,評論家則是兩者之間戀愛的客體。一篇文章的美麗楚人,是其戀愛的資本。評論家因其美麗楚人,而會發出戀愛的強勢信號。于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曠世情緣,就這樣在雙方想象的叢林中對弈發生。
瀏覽全文,是打開戀愛窗口的第一步。倘佯,是瀏覽的關鍵詞。愉悅和自由的心情是漫步在戀愛林蔭道上的基礎。每一個章節,是戀人的身體和靈魂。評論家要做的是象溪水一樣,漫過她的身體。而不是踏步向前,邋遢而行。我們慣常用庸常的視角去解讀文章,而不愿在語氣,語境,語調,語勢,語體上去改造它,折磨它。戀愛需要過程,折磨也需要過程。漫過她的身體,是為了細致,細心,細微,細致地浸淫她,沁透她。邋遢而行,只會錯過字句間的良辰美景。我們經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忽略一些字詞句背后潛藏的東西,那些東西正是評論家要找的戀人的靈魂。
瀏覽的一路走來,或許是山高險峻,或許茂林密叢,或許是溪水淙淙,或許是鳥語花香。戀愛的第一次印象達成了。笫二步是梳理。梳理全文的結構,形式,內容和表述的態勢??从袩o情感交流的對應點,看有無文本交流的對應點,看有無字句交流的對應點,看有無想象交流的對應點,看有無思想交流的對應點。我們常常會犯一種叫做“冒進主義”的錯誤,那就是未真正了解對方,就一撲而上,脫褲掏槍,結果造成子彈打出了,卻聽不到槍聲。這種不對稱的解讀,大大地傷害了雙方的原衷。
戀愛的“對應點”是什么?評論的“對應點”是什么?有Q友發信問我。戀愛的“對應點”,是理解,溝通,占有和融合。融合為一,是最高層次和境界。只有融合為一,才有可能進入排山倒海的激情歲月。做不到這一點,就難有奢望和企圖。評論的“對應點”是什么?是評論家與文章溝通,默契的樞紐。它不是電腦軟件的粘貼和復制。評論家的情緒,若是不能與文章的情緒發生對應,那就沒戲。這就象你親了對方一口,而對方卻漠然置之,不但不還,還要給你一個讓你羞愧的眼神一樣。在尋找兩者間對應共鳴的過程中,有一個關鍵詞不能忽略,那就是“折磨”。
“折磨”,是一個中性的動詞,有人常用消極的心態對待它。譬如與痛苦連在一起,譬如與苦難連在一起,譬如與災難連在一起,譬如與頹敗連在一起。我在這用“折磨”來表述,是因為這個詞在人類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飽經滄桑。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一部人類藝術的發展史,一部人類文學的發展史,都浸透了這個詞的滄桑和厚重,成功和失敗,憂傷和喜悅。在厘清厘對的思想中,雙方的磨合就是一個互動的“折磨”。生命的過程既然是一個“折磨”的過程,寫作也是一個“折磨”的過程,評論也是一個“折磨”的過程。只有雙方的“對應點”達到和諧和可持續性的共鳴才會達到雙方潛意識的高潮。這時,“折磨”既成了解讀的過程,又成解讀的結果。
于是,進入了正式的解讀的開始。“解讀”,一詞在評論的表述中被廣泛地引用,我在這要將這個詞改造一下,叫做“解扣”。“解扣”,顧名思義,就是解開衣裳各部位相連的環結。有人說這個詞充滿了意淫。我說,我用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要讓它充滿想象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觀察,大凡能調動人的潛意識的情緒動作,莫過于刺激其感官功能。“解扣”,就自然地成了我表述的工具和犧牲品。在這兒的“解”,是評論家的角色,在這兒的“扣”,是一篇文章的角色。“解”是戀愛中主動進攻型的男人,“扣”是戀愛中被動接受型的女人。傳統的對作品的“解扣”,是從上至下,順藤摸瓜,然后,抓綱提領,這種手法已使用了近千年。對于傳統女性而言尚可適應,而對于現代女性而言已經仿佛回到秦朝。
快捷,高效,抓住其要,直奔主題,然后渾然一體,渾然天成,這才是現代文學評論的要義,也是一個現代文學評論家必要的基本功。我們常??吹侥切┰u論家,在解扣的過程中自設電腦程序:一步步地傳統設限:一步步地學術設限,一步步地學究設限。每一步解扣猶如探索地雷一樣,每一步解扣猶如尋找宇宙的發源一樣。一篇評論文章做完,不僅大汗淋漓,而且萎靡不振。讀者讀其累,而且沒有一點湖水在心中泛瀾。因而,我提倡把現代戀愛的觀念植入文學評論中,用戀愛的心態去文學評論。這不僅是考驗一個文學評論家的情商能力,而且關乎文學評論在文學受眾群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