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商部門全力構建監管服務新常態
記者李海球 通訊員彭小毛 蘭晶
今年以來,我市工商部門堅持“事前寬進、事中規范、事后嚴管”三管齊下,找準著力點,尋求突破點,創新舉措,健全機制,全力構建全過程、常態化新型監管服務體系。
事前顯寬進
市工商局全面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年檢改為年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為投資者減負松綁,激發了創業活力。前三季度,全市新增企業2982戶、注冊資本1449100.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3.6%和72.5%。
得益于寬松準入政策,我市電子商務業蓬勃發展。全城電子商務城聚集了一大批電商經營者,之前經營者由于不能單獨提供場所證明,無法辦照,該局推行“一址多照”,破解了難題。據統計,前三季度,我市新增電商企業83家。目前,全市電商企業總數達158家,并且涌現一批像金利達、興邦等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電商企業。
事中促規范
市工商局堅持“重在規范,以教育引導為主”的方針,全面加強各類市場監管。以電信業、銀行業以及餐飲企業為重點,通過約談、發放行政指導書等方式,開展格式合同專項整治,檢查格式合同文本67種、審查格式條款296條,清理“霸王條款”50余條。
同時,以信息化為手段,規范經營主體數據。建立起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完成經營主體數據錄入236 戶,實現農資監管信息可查詢、可追溯、可運用,提升了市場監管效能。此外,以“查無”、維權為載體,加強汽車市場監管。查處取締無照機動車改裝、維修、銷售經營戶5戶,受理汽車類消費投訴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5.5萬元。
事后抓嚴管
從10月1日起,企業年報公示制度正式實施,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開始啟用,審批監管轉向信用監管。目前,全市已有1000余戶企業完成年報公示申報。
為此,市工商局以信息化為手段,打造“企業信用監管平臺”,將企業注冊信息、榮譽信息、不良信用信息等方面信息錄入其中,逐步建立起守信企業激勵機制、警示企業預警機制、失信企業懲戒機制、嚴重失信企業淘汰機制,不斷強化企業信用監管。同時,該平臺與“市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整合企業兩萬多戶、信息35萬余條,實現部門間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著力構建“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嚴管格局。
暫時沒有評論,歡迎發表評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