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激發創業活力
——我市全民創業潮正涌
新余日報 記者 吳曉敏 通訊員 蘭 晶
“以前辦公司得有些家底,現在像我這樣沒多少啟動資金的人也可以注冊公司當老板了。”這是創業人員小劉辦完工商登記注冊手續后說的一席話。的確如此,隨著“門檻”降低,像小劉一樣欲在商海泛舟者接踵而來。據工商部門統計,目前,我市各類市場主體總量達8.1萬戶,按照全市115萬余常住人口計算,平均不到15個常住人口當中就有1個經營者,全民創業氛圍濃厚。
“降門檻”助推創業
在全城電商創業廣場內,從事電子商務經營戶眾多,我市工商部門出臺措施,允許“一址多照”,為廣場內60余戶經營戶集中辦理營業執照,解決辦照難題。他們能順順當當營業,完全得益于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自3月1日起,我市工商部門全面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公司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額,實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降低準入門檻,簡化登記流程,減少創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使各類投資者、創業者、經營者便捷進入市場,成為市場的主人。
據《新余市2014年上半年市場主體發展分析報告》顯示,改革實施4個月,全市新登記企業1601戶,同比增長157.26%,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1138戶,占新登記企業總數的71%,成為投資創業主力軍。企業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改革紅利效應“看得見、摸得著”。
“個轉企”提質提位
“個轉企”被一些經營者形象地稱作“從小變大、化蛹成蝶”,我市工商部門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推動具備一定規模、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促進個體工商戶轉型,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個轉企”后,市場主體在商業信用、經營領域、品牌效應、競爭能力等方面得以提升,升級為企業是增強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持續發展需要。“我干了10多年個體工商戶,一直受注冊資本限制,開不了公司。如今限制解除了,我要從個體工商戶轉型為公司,以后跟人家談生意更有底氣,跟客戶簽合同也更方便。”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工商窗口,正在辦理“個轉企”登記手續的張先生如是說道。
此外,隨著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和新《公司法》的實施,公司注冊門檻進一步降低,一些創業者主動放棄個體工商戶,選擇直接注冊公司。
“外漂族”返鄉創業
面對改革發展新形勢,市工商局推出《關于進一步促進創新創業的20條措施》、《關于支持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10項措施》、《關于支持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優惠舉措。在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及系列優惠政策的東風吹拂下,許多“外漂族”打道回府,選擇回鄉創業。
記者看到,在高新區“網店一條街”——春龍商業街,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份網絡訂單成交,成千上萬個包裹發往全國各地,這條街上的40余名網店經營者絕大部分都是雙林鎮從杭州返鄉創業的人員。
“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家庭不能照顧,兒女教育也成問題?,F在政策好,我選擇回鄉創業,自己當老板。”從沿海城市回鄉創業的江西樂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小鐘發自肺腑地說道。
暫時沒有評論,歡迎發表評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