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張小紅下崗不失志,夏布繡品獲國家專利
今年47歲的張小紅是新余“渝州繡坊”的主人公,也是中國刺繡界的佼佼者,被專家譽為“中國夏布第一繡”創作者。今年11月,張小紅作為江西省唯一的女企業家代表參加了2006年優秀女企業家國際高峰論壇。
成功以前,張小紅的藝術道路并不順利。她從一名下崗工人到杰出的女企業家,背后的故事耐人尋味。
下崗后尋找人生新目標
張小紅原是江西鋼絲廠的一名普通工人。2002年5月3日,她下崗了。
從離開工廠那天起,生性好強的張小紅就開始尋找自己新的人生目標。一個偶然的機會,天津一位下崗女工開設一家編織廠,解決幾十名姐妹就業問題的故事啟發了她。張小紅想到自己自幼喜愛編織、刺繡、裁剪,且新余尚未有一家編織、刺繡的專營店,何不就從這一行業入手?
說干就干。得到家人支持后,從未出過遠門的張小紅立即收拾行囊,赴天津“取經”。
蘇州學藝歸來創辦刺繡室
走訪天津古文化市場時,張小紅發現蘇州刺繡工藝品精致高雅,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而自己原來的刺繡僅限于花鳥類的普通布藝品。于是,她鐵下心來,在蘇州的刺繡廠拜師學藝。
在蘇州學藝的5個月里,張小紅每天四五點就起床,直到晚上七八點才離開工廠。憑著原有的基礎和良好的悟性,她熟練掌握了蘇州刺繡的針法。學藝歸來后,張小紅在家里辦起了“百靈刺繡室”,開始家庭刺繡、裝裱。
夏布繡出國家專利
如何將繡品變成商品,張小紅動了不少腦筋。每逢商家開業慶典,張小紅總是帶著作品趕去推銷,遭到拒絕也不氣餒。
張小紅賣出的第一幅作品是1×1.5米的《紅楓》,1200元的成交價堅定了她的信心。為了趕制這幅作品,張小紅一個月沒日沒夜地勞作,雙眼經常因熬夜而紅腫?!都t楓》售出后,張小紅的銷售渠道開始順暢起來。
2004年初,張小紅利用新余“夏布之鄉”的美譽,制作出具有濃厚民間特色的產品。她與同伴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麗人行》等繡品清新自然,被專家譽為“中國夏布第一繡”。
2005年3月,張小紅的“渝州繡坊”在喜慶的鞭炮聲中開業,幾名下崗姐妹加入其中。2005年7月,張小紅開創的夏布繡品成功獲得國家專利。
(新余企業信息網)
暫時沒有評論,歡迎發表評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