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王靜隨父母前往山東煙臺探親,恰逢國際果蔬博覽會在那里召開。會館里琳瑯滿目、千奇百怪的水果和蔬菜深深吸引了她。參加博覽會的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煙臺育苗基地的經理——王傳松老師正好是她外婆的鄰居。在王老師那里她品嘗到了從沒吃過的水果,蘋果、梨子、杏子、李子……最后是冬棗,一樣比一樣好吃。
一個念頭油然而生:能不能把山東的優質品種和優良技術帶回江西,創建一個特色果業基地?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靜拜王傳松為師,自費在山東學習果樹育苗、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白天,王靜跟隨王老師到育苗基地上實踐課,晚上自學理論課。在老師的指導下,她逐漸掌握了一些名優果樹的栽培技術。
荒山地里創業
2002年1月,王靜帶著夢想,多方籌資80萬元,來到水西鎮承包了200多畝荒山,栽種了沾化冬棗、芒果棗等多種果樹,開始走農業開發之路。
創業難。面對200余畝荒山,就是男子漢也會產生畏難情緒,何況是一位20出頭的姑娘呢?剛開始,只有王靜一人住在基地上,做伴的只有一頭德國大頭犬。晚上,呼嘯的北風嚇得王靜直往被窩里鉆,而讓她最受不了的還是那成群的跳蚤和蚊蟲。三個月下來,王靜的身上被跳蚤蚊蟲咬得留下了一道道疤痕,望著滿身的疤痕,這位生性愛美的姑娘躲在被子里直流眼淚。從此,她再也沒有穿過裙子。剪枝、施肥、打藥等繁重的體力活,使王靜黑了,以前的衣服也“長大”了,一稱體重,才發現自己足足瘦了14公斤。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終于換來了回報。2003年,基地的冬棗開始少量掛果。這一年,她收獲冬棗1萬多公斤,獲利50多萬元。去年,她又投資100萬元擴大冬棗種植規模。如今,果園年產值150萬元,純利70多萬元,安排50多人就業。
暫時沒有評論,歡迎發表評論! | |
* |
|